逻辑分析仪: 使用建议
1、 如果记录时间不需要很长,可以设置较小的存储深度。因为存储空间使用过大,采
集的数据量会很多,分析起来所消耗的时间会较长。
2、 合理设置触发条件,因为触发模块对信号流实时监控,所以能保证无死区捕获到用户关心的数据,采样回来也能马上定位到该位置。如果不合理设置触发条件,则只能通过大批量采样数据,然后使用查找功能定位,这样用户关心的信号不一定能采样到,而且分析效率也低。
3、 涉及到协议分析仪的,要保证至少采集一个完整的数据帧,保证所需分析数据的完整性。
“死区数据”指的就是设备停止采集时的数据。当传输缓存空间占用量达到 100%,那么就会产生“死区数据”。因为当传输缓存空间已经被占满时,设备就停止采集,一旦缓存空间不满时,设备开始采集。
“死区数据”在波形视图下的展示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波形视图上的波形是断断续续的,波形间的空隙就是“死区数据”。在导航栏上用红线表示。
如果在采集的过程中,传输缓存空间占用量经常超过 90%,那么采集的数据中会有大量的死区数据,意义不大,所以建议这种输入信号不要使用记录模式来采集。
存储深度是用于配置设备中存储采样数据的内存的大小,单位为 pts,即采样点。当配置的内存空间存满数据,就会停止采样。
例如,如果存储深度设为 1Kpts,那么设备的内存中可以存储 1024 个采样点,启动采样后,采集了 1024 个数据就会停止。如果设置采样频率为 200MHz,不启用压缩,那么采集一个点需要 5ns 的时间,那么采集 1Kpts 需要 5ns * 1024 = 5.12us。
对于压缩存储, 是指对采样数据进行压缩存储,只记录数据的逻辑状态和状态个数。使用压缩存储能够增加设备内存的利用率。
在非压缩存储情况下,一个采样点的持续时间是一个采样周期,所以采集的时间长度为采样周期乘以存储深度。而在压缩存储下,会把相邻的值相同的采样点放在一起存储,当作一个采样点,所以一个采样点的持续时间是大于等于一个采样周期。所以,一般情况下,在相同的存储深度下,用压缩存储的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会比非压缩存储长。
注意,即使在压缩存储启用的状态下,状态栏中的采样信息的采样点个数还是按一个采样点占一个采样周期算的,所以显示的采样点个数与设置的存储深度不一样。
注意:来自网络整理